最近,埃隆·马斯克的母亲梅耶·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她的杭州之旅,并晒出了自己在西湖游玩和乘坐游船的照片,相关话题瞬间登上热搜。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“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”马斯克也在社交平台向妈妈推荐起了杭州西湖和杭州小笼包,还分享了关于西湖的故事。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越来越多外国友人来杭州旅行乃至定居,除了西湖,杭州最吸引老外的是什么?

Dani是西班牙人,也是杭州女婿,他有一个很中国的名字:方德平。过去几年,“吃货”Dani不仅走遍了杭州的角角落落,也吃遍了杭州的各色美食。喜欢中国文化,也爱上中国美食的Dani,最喜欢的两道杭州美食可能很多人意想不到:西湖醋鱼和龙井虾仁!

在杭州,生活着一群像Dani一样的特殊“新杭州人”:他们来自于全球各地,有人对杭帮菜着迷,有人喜欢杭州的山水人文,还有人爱上了遍布城市的自行车道,以及便捷的生活方式。

 马斯克妈妈游西湖上热搜!西湖醋鱼、自行车道…老外来杭州的原因你永远猜不到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
马斯克妈妈游西湖上热搜!西湖醋鱼、自行车道…老外来杭州的原因你永远猜不到

PART 01

西班小伙留杭当女婿

最爱西湖醋鱼和龙井虾仁

西班牙马德里到中国杭州,相距10288.5公里,地球的东一区跨到东八区,共7个小时的时差(进入夏令时有6小时时差)。

——这是Dani两个故乡之间的距离。

2011年是Dani第一次来到中国,为了学习中文。老师给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字,方德平,这三个字里,包含着中国的哲学和智慧。

几年前,阿里巴巴的一则招聘启示吸引了他的注意,工作内容仿佛为他量身定做——中国和西班牙之间的跨境贸易。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如愿入职后,Dani开始了马德里与杭州的双城生活。没有想到,他乡成了新故乡。同时,Dani有了新身份——杭州女婿。如今,他定居杭州,也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。

8年的杭州生活,让Dani越来越像一个local。周末,他喜欢和家人一起逛西湖、逛灵隐,或者去老城区citywalk。 在他看来,杭州最local交流方式是“你扫我,还是我扫你?”一个手机游全城,坐公交、地铁,买门票,都能用支付宝App解决。

Dani自称吃货,他喜欢西餐,也喜欢杭帮菜。他会关注网上关于杭帮菜的讨论,但和网友的口味不同,他最喜欢西湖醋鱼。因为酸酸甜甜的口感像西班牙美食。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Dani还特意去了杭帮菜博物馆,了解东坡肉、宋嫂鱼羹等美食背后的故事。离开的时候,他在杭帮菜博物馆里面吃了一顿大餐,“味道好极了!”

他为杭州女婿的身份很骄傲。“中国有句古话,吾心安处是吾乡,说的就是我。”Dani说。

PART 02

下雨天也骑车出门

荷兰人老雷“直把杭州作故乡”

荷兰人有多爱自行车?我们在街边遇到的老雷最有发言权。

老雷的真名叫Remon,地道的荷兰人。他非常执着于荷兰人的传统:出门身边一定有一辆自行车。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在荷兰,自行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,更是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。数据显示,荷兰人拥有的专用自行车道超过20000英里。

来到中国十几年,老雷最爱杭州。最重要的理由是——杭州的自行车道是最多的。如今,老雷在杭州城西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,每天雷打不动骑车上下班,即便是下雨天。

只要骑上自行车,他就能找回家乡的感觉。

当然,杭州和荷兰也有一些不一样。去年,老雷的妈妈从荷兰赶来看望儿子。下飞机后,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教她下载支付宝——这是打开杭州最简单的方式。“哪怕有些地方看不懂中文,这个App竟然还提供16种语言的翻译。”他对这种便利交流的服务感到不可思议。

PART 03

巴西姑娘的杭州生活

喝龙井、穿丝绸,泛舟西湖

西湖龙井,是杭州春天的第一口鲜嫩。趋之若鹜的除了茶客之外,还有巴西姑娘Luana。上个月,雨前龙井以上是,她就去西溪湿地的市集,买了一小罐。

今年是她来到中国的第五年,也是她国际职业生涯的第五年。

Luana生活在一个“国际化”的家庭,聚会时,英语、西班牙语、葡萄牙语间杂。意外的是,她的父母不爱咖啡独爱中国茶。西湖龙井,是她每年送给父母的礼物。

杭州的山水人文与巴西完全不同。Luana喜欢这座城市的浪漫,带上一部手机,坐上小船泛舟西湖、逛博物馆,喝茶看山水……最近,她还迷上了丝绸。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在杭州,Luana找到了一种生活与事业兼顾的生活方式。因为互联网,这座古典的人文城市里,科技产业欣欣向荣。数字技术,抹平了地域的鸿沟,跨境电商、数字支付、物流,让中国的商家,也能做全球的生意。

Luana是全球化在杭州的缩影。她是巴西人,曾受邀当任杭州亚运会火炬手。在杭州公司里她负责的是故乡巴西的市场。两个故乡,因为互联网而有了亲密的关联,天涯若比邻。让中国的好产品,方便快捷地送到巴西和拉美更多消费者手中,Luana觉得这件事充满成就感。

PART 04

互联网牵起“新丝路”

杭州国际化有了新注脚

13世纪,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杭州时,曾宣称这里是“世界上最美丽、最优雅的城市”。打动他的是钱塘的市井繁华,西湖的山水……

800多年过去了,对于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而言,杭州正在从美丽的“宜居之城”成为“机会之城”。

西班牙人Dani、荷兰的老雷和巴西姑娘Luana,他们从旅游、旅居到最终定居杭州,成为local。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这些故事,也是杭州的包容开放与国际化的新注脚:互联网激活了新兴产业,链接了全球的生意,连通了全球的人才。 杭州人走出去,外籍人才成为“新杭州人”,成为杭州的建设者,也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文化与活力。

从他们的眼中,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,也重新变得鲜活和生动起来:

生活在杭州的法国人老路已经融入到杭州生活,他在春节的时候拍了一条vlog,他感慨说:“到了杭州打开支付宝就打车、公交、骑车一路畅通,但是自己在法国却已经不清楚该用什么App打车。”

Dani偶而回一趟西班牙会有一些不习惯。“在中国几乎所有地方都可以用支付宝,但西班牙很多商家甚至不接受卡,只能用现金。”

作为一个杭州“老老外”,Dani对于那些来杭州培训的阿里巴巴外籍员工的表现时常会心一笑。尤其是当这些同事在逛义乌小商品市场时发出的“哇塞”声,他会觉得,“他们有点小瞧了这个超级大市场和这个起源于杭州的蓝色App”。

春天的龙井、西湖的小船、自行车道……琐碎的身边小事,让不少外国人在流连杭州表层的风景之外,品尝了更多的杭州味道,参与了面向未来的杭州事业。他们和我们一起,作为新杭州人,作为外籍员工,加速了杭州与全世界的连接。

橙柿互动记者 沈积慧 编导 熊文媛 摄像 施德勇